遇見
Encounter
空間規劃術將僅有 20 坪大小的公寓打造成充滿功能性的現代住宅。
居住於人口密集的台北市,工作上夫妻兩人也是非常忙碌,藉由公私空間的轉換
想維持他們情感互動的溫度,回到認識時的曖昧,遇見對方都是情感增溫的時刻
情境轉換
思考到屋主的生活模式,如何增加雙方的互動頻率,讓彼此無論上班、下班、休閒、娛樂
都能夠有遇見的虛實空間。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---|---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日和設計重視人與人的互動,為了擴大傳統住宅的使用空間,設計師思考除了開放式空間、玻璃隔間,是否還有另一種可能?
設計師解構平面圖並考量屋主的生活模式,將原本3房2廳的家,取消所有隔間牆,讓微型的居住模式擴大,間接使公私區的模式切割轉變。
讓公私區域交流使用,將有機整合在設計中,展現小宅的另一面向 。
以系統櫃作為隔間,不僅讓物品隱藏的俐落又乾淨,也使空間擁有視覺的盾點、讓視線能夠隱約透過層板的間隙看見彼此,給予空間穿透與層次感。鏡面材質的運用擴大空間粽軸的延伸性,呈現無亙的視線。
門是直接穿透,有如電影中一鏡到底的設計,使室內動線優美流暢。多種尺寸的層板賦予空間交錯的虛實穿透感,轉變微型空間的使用模式。透過不同層次的穿透與使用情境,豐富彼此視線交疊產生的心境接觸。
Home Data
一房兩廳
Ed House機能櫥櫃、 塑膠耐磨地板、灰鏡、壁紙